2015年6月24日 星期三

林奈與蘿蔔糕

前言 :
在閱讀蘿賽的花朵的秘密生命
書中 第十一章 巴別塔和生命之樹 
就提到相關議題
一直想模仿她的風格寫個讀後感
就以此充數吧

這是說什麼碗糕?
最近在facebook交流學習時發生的事

一開始原po給他的圖片下了註解 :
蘿蔔的塊根其實是由下胚軸(hypocotyl)膨大而來,下胚軸屬於莖的部分,所以是塊莖而不是塊根。大部分植物學及園藝學的書都錯了!

這下糟了
是不是真的盡信書不如無書

蘿蔔俗稱菜頭這種十字花科的蔬菜
原產地眾說紛云
原因是變異品種太多了
根據日據時代彙編的台灣農業便覽作者記載
原生的品種應在地中海一帶
由於不知道原po說的蘿蔔是哪顆蘿蔔
是用來關東煮的駿河清水大根?
是用來曬蘿蔔乾的美濃白玉?
是煮蘿蔔排骨湯的高地白大蘿蔔?
對於這種學術的分享沒說清楚是很難回應的
看看就好
不過蝸牛最喜歡美味的蘿蔔
忍不住就想嘗嘗,事情就如此發展了





!
怎麼沒有正確答案就結束?
其實題目林奈與蘿蔔糕就已經暗示了
蘿蔔學名Raphanus sativus L. 
L.表示蘿蔔是林奈先生給取名的
至於種名的sativus
就和稻子的學名Oryza sativa一樣
就是栽培出來的的意思

在我們飯桌上還有幾道十字花科的蔬菜
喜歡吃葉菜的有高麗菜
喜歡吃花菜的有花椰菜()
有人認為抗癌效果好喜歡吃綠色的青花菜
有人認為原生的健康吃羽衣甘藍
有人愛進口莖枝粗的球莖甘藍
最近則流行掖芽結球的抱子甘藍
反正顧客愛吃什麼農夫就栽培什麼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以上這些蔬菜學名都稱為Brassica oleracea
Brassica就是蔬菜界的名門望族 蕓苔屬
oleracea的意思就是蔬菜的
你吃驚嗎?

所以蘿蔔這個栽培出來的植物
要讓下胚軸肥大還是由直根上部包括少部分胚軸肥大形成肉質根
培育專家就傾盡全力了
可憐我們這些解說植物的或學植物的人
也就弄不清楚fleshy root,tuberous root, fleshy caudex, root stem….
不過既然是學術分享
林奈老兄說的才算數


2015年6月7日 星期日

荷花與水黽

水的化學式是H2O,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組成
水分子中氫氧原子間的共用電子分布不均
氧對電子的吸引力較強,故氧帶微弱負電;氫帶微量正電
因此當一個水分子的氫與另一個水分子的氧原子相吸引時會形成水的氫鍵
在室溫下水分子間的氫鍵因為水分子不斷運動而被快速地破壞和再形成
換句話說水分子帶有極性

大量的H2O分子密集聚攏讓水面形成張力
15℃時水的表面張力是73 dyne/cm
在表面張力的作用下,液體表面有收縮到最小的趨勢
水的這種特性為水黽創造了棲地
 水黽是一種常見的水生昆蟲可在水面劃行
為什麼水黽能在水上行走?
一般書上的解釋是 :
水黽的腿腳能分泌油脂而油脂可以浮在水面上
如果再加上水表面的張力,水黽不就浮在水面上了嗎?
事實果真是這樣嗎?
但卻無法解釋水黽即使是在暴風雨中也能浮在水面?
而且水黽彈跳時腿腳為什麼不會溼?
為什麼不會刺破水表面的張力?
 
圖片來源http://commons.wikimedia.org
水黽生活在水與空氣接觸的界面上
與地球的重力相較,重力不需接觸就可作用在整個物體上
而表面張力則需靠接觸且要有界面才能產生作用

在荷花的葉面上水滴滾來滾去,這就是所謂的荷花效應Lotus effect
這是水的表面張力與荷葉表面因奈米結構所形成的疏水特性所導致

同樣的超疏水特性可見於水黽
科學家發現,水黽的一條長腿就能能排開300倍其身體體積的水量
並在水面上支撐15倍身體的重量而不會沉沒
而油脂層和水表面的張力卻沒有如此大的浮力
水黽是利用其腿部的無數細長剛毛
剛毛表面上具有螺旋狀奈米級的溝槽
在溝槽中的空氣則形成氣泡墊
讓水黽能夠在水面上隨意地劃行卻不會將腿弄溼
正是這種能力使得水黽在水面上行動自如
即使在狂風暴雨和急速流動的水流中也不會沉沒

水黽游過水面把它的腿伸到水裏然後向下壓
腿部的氣泡墊會讓水面向下塌陷
但是水不喜歡這樣
因為水面的塌陷會增大水面的表面積,同時增大了它的能量
也讓水分子和氫鍵很難結合在一起
所以水分子開始把力量回推,把力的作用返回到水黽的腿上
因為水分子們喜歡一直緊緊結合在一起
這就是為何水黽可以一直待在水面上

氫鍵的存在不單單是給予水黽作為棲地的作用
它們也是所有生命的基礎
因為水分子非常小且帶有極性
它們可以溶解和攜帶世界上大部分的物質
來自水分子與水分子間的吸力
水才能在負壓的情況下,在土壤的孔隙中與植物的導管中移動
因此如果不明白水的作用就根本無法理解生命

而這其中最有趣的是
不管生為植物的荷花或作為昆蟲的水黽
當它們面對水生環境
竟然發展出相同的對策

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

哇! 蛙! 哇! 原來有此一說

我從課堂及書中得知的這些事

千萬別讓上帝不開心
聖經的出埃及記中提到
摩西為了讓猶太人離開埃及
藉著上帝的力量以10個災難教訓法老王
其中之一記載 :
河裡滋生青蛙,這青蛙要上來進你的宮殿和你的臥房
上你的床榻,進你臣僕的房屋
上你百姓的身上,進你的爐,和你的摶麵盆
又要上你和你百姓及眾臣僕的身上

法老知道青蛙跑到他家裡是個麻煩
但卻不知後面還有更大的災難
而後來
埃及的最大計數單位稱為”用以代表100,000
可見蛙災的影響
現代著名的電腦遊戲Zuma luxor設計就是來自這一典故


希臘人發現天氣好時青蛙常在水面上活動
下雨時則沈到水底
因此用青蛙作為氣壓計

羅馬人以青蛙的叫聲稱青蛙為Rada
以蟾蜍的叫聲稱蟾蜍為Bufo
Rada Buffo今天是許多青蛙與及蟾蜍的學名






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 解剖青蛙作實驗
證明人類肢體的功能是受到大腦的控制


義大利醫生Luigi Calvani是現代產科醫學的先驅
創造galvanism這一術語用來描述激發肌肉產生運動的力量
開啟近代的電動力學
因為他首先發現蛙的跳動是電流在神經的傳遞
傳說Calvani當時正在一張桌子旁給青蛙剝皮
他的助手用一根帶電荷的金屬解剖刀觸碰了青蛙露在外面的坐骨神經
這時Calvani和助手看見了電火花
青蛙腿像活著一樣踢了一下
因著這一發現科學家有了一種新認識
肌肉運動的動力是液體離子攜帶的電能
今天關於生物學中Calvani現象的研究被稱作electrophysiology電生理學
galvanism則僅在說明生物學歷史時使用



William Harvey是一位敢於向權威提出懷疑的英國醫生
在解剖青蛙時發現心臟的跳動會影響到血液的移動
因而發現了血液循環和人類心臟的功能
1661 年義大利醫師Marcello Malpighi用顯微鏡找到微血管


Harvey的血液循環理論在他過世四年後終於被證實
如今Harvey心與血的運動
這本鉅著被公認為現代醫學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荷蘭生物學家Jan Swammerdam 1658年應用早期的顯微鏡首先發現了紅血球
Swammerdam不僅是最早利用顯微鏡觀察研究昆蟲等生物
出過一本當時可說是科學聖經的書The Book of Nature
他觀察到蜂后而非蜂王才是蜂窩中的主導人
根據科學考據1660年左右
Swammerdam就利用把青蛙的肌肉封在密閉的充氣瓶中
兩頭連著瓶子前後保留的神經露在外面
然後刺激神經
這是歷史上第一次證明肌肉收縮體積沒有改變
Swammerdam研究蛙類的肌肉運動,味覺反應與視力
認為瞭解蛙類能夠幫助人類瞭解自己



十八世紀探險家Mark Catesby
在北美發現一隻從未見過的牛蛙
寄到瑞典給林奈
林奈命名為Rana catesbeiana
開啟近代蛙的分類學



列文虎克解剖蝌蚪
提出蛙類的發展有不同的生命階段




Thomas Browne除了是位職業醫生也從事科學研究
他以酸來溶解雞蛋的殼研究不同時期胚胎的發育
因此榮獲第一個胚胎生物學家的美譽.
他又分析蛋在不同儲放時期所釋放出來的氣體
為此被尊稱為最早分析化學家第一個分析化學師
他為死去的病人化妝並且研究減緩死屍腐爛的方法
所以被稱為殯儀館學之父
Browne也研究青蛙
發現蛙類需要潮溼供其呼吸
所以蛙類常在水邊活動



Charles Mitchill Bogert是第一位有系統研究蛙鳴的科學家
1958年他首先用錄音機紀錄野外蛙鳴作聲紋比對
進而作為蛙鳴對照在交配、食物、領域、天敵預警的不同變化
使他成為蛙鳴的翻譯者Sounds of North American Frogs

如同著名的兩棲類專家Mary Cynthia Dickerson說的
「蛙的叫聲不只是求偶也是享受周邊濕地所發出的鳴唱。
當我們仔細聆聽靈,蛙鳴彷彿是貝多芬月光曲的音符是最美的天籟。」







2015年5月28日 星期四

原來九芎的樹皮內藏著一個祕密

九芎生長很快每年蛻皮一次
新皮極薄非常光滑
連猴子爬上去都會滑下來
所以又叫猴不爬
身為解說員
幾乎人人都會來這一段朗朗上口
但是最偉大的解說員牛頓老師說過 :
大自然不會做沒有意義的事
九芎為何沒事年年脫皮
難道你心中不會有個 ?
最好的解說學習來自對大自然的直接觀察
五月的九芎
白色的樹皮會逐漸取代老舊的棕色樹皮
這時樹皮顏色斑駁是九芎最美麗的時刻
觀察植物是無止盡的學習
仔細觀看九芎脫皮的過程
先是樹皮逐漸起皺產生剝紋
然後接續剝落長出新芽
原來九芎的內樹層藏著一個祕密

樟樹身上找文章

樟樹因為樹幹上有許多深溝縱裂紋的老樹皮,遠遠看很像寫得密密麻麻的文章(或一說像刻印的印章一樣),
所以在"章"字旁加一個"木"字邊做為樹名.但若按"章"字的本意(金文)是表示在局部的玉或石頭上刻畫圖文,
應該以"像刻印的印章一樣"的說法較正確.
不管怎樣說詞
但"樟"這個名字的命名典故又源自何處?
原來是"本草綱目"中的說法:
李時珍對樟的釋名為
"其木理多紋章,故謂之樟."
在對樟樹的說明
"西南處處山谷有之,高丈餘,小葉似楠而尖長,背有黃赤茸毛,四時不凋,夏開細花,結小子,木大者數抱,肌理細而錯縱有紋,宜於雕刻,氣甚芬烈.……"
只是問題又來了
李時珍從頭到尾都只提到樟樹木材的木理多紋章
從未說樹皮也未提文章
曾幾何時木材成了樹皮,紋章成了文章
幾乎所有的圖鑑或解說老師都按
樟樹因為又厚又硬的深溝縱裂紋老樹皮,遠遠看很像文章一般
來解釋
以鵝傳訛不求甚解

奇怪
樟樹是台灣特有種
倉頡造字時應該沒看過樟樹
何況樹皮開裂像文章也不只樟樹一種而已




2015年4月21日 星期二

桐花是走味的beauty


每年這個時候總是會掀起賞桐花的熱潮
同樣是外來植物為自身象徵
卻是完全不同的境地
番薯來自庶民底層深沉的反思
而桐花則是由上而下
是統治者有意的定義

來自於黃河河畔
不肯對統治者屈服離開家鄉
在遷徒的路上
又在何地的佇留與桐花有了牽絆
台灣的桐花原是日本人為了戰爭需要(桐油)
鼓勵或強迫被殖民者種植
又何來硬頸

因為晚來一步
只能進入丘陵及山區
在不適農耕的礫石丘陵廣設埤塘種植水稻
在乾旱的山區台地引水造圳灌溉梯田
開埤造圳起家園
這也才是的韌性與硬頸
因為住在山區遠離海邊
所以用曬乾的魷魚取得生命的鹽份(客家小炒)
因為工作辛勞
所以用酸味提醒胃口(豬肚酸菜,薑絲大腸)
因為耗費體力
所以需要快速吸收糖份澱粉(板條)
因為毋好打爽
所以福菜梅干要物盡其用
因為kiunˇkiam平時省一口冇時有一斗
所以擂茶要磨碎喝得一滴不剩

真實生活才是生命力的所在
代代相傳
可惜今日伯公廟旁
早桐花一步開花的台灣連翹toi van lien kieu(亞細亞的孤兒)
無人問津依然在風中哭泣
黃藤枝 vong ten gi
耐扭
花果無效
根最重要



2015年1月28日 星期三

義大利麵佐花椰菜.九層塔青醬&帕達瑪起司





每年這些個時候
植物標本園的樹籬
幼葉總是肆無忌憚大聲喧嘩
與隱藏低調相反,打出明顯的旗幟
廣告好看還要突出目的讓別人知道
具體一點說就是警告天敵
以此提醒"我的味道不怎麼樣",魔杖一揮速速去
昆蟲是色彩專家當然讀得懂它的意涵
所以也少見樹上嫩葉遭到啃食

農夫俗稱它為犁頭樹
突然想到掛在農場稻香館牆上展示的那幾把牛犁
真想知道那根彎曲的犁轅(台語發音接近"雷歪")
是否就是用這種木頭製作的
泰雅族人倒是很清楚它的木質堅硬
拿它製弓箭及器具把柄
原生台灣亦名金門赤楠,應該很耐旱

雖然楠表示是"南方之木"
但它可不是大家熟知的樟楠科
而是桃金孃科Syzygium屬
Syzygium是希臘語
意思是"合在一起"
那是指它的花瓣合生
Syzygium可以說"赤楠屬"也可以說"蒲桃屬"
小葉赤楠
葉子的形狀和黃楊樹相似
所以種小名buxifolium
Myrtaceae Syzygium buxifolium Hook.& Arn.
小葉赤楠學名組合起來還真像西餐menu上一道好吃的料理
 (義大利麵佐花椰菜.九層塔青醬&帕達瑪起司)
花與果也同樣非常有個性
今年一定要一起給它拍清楚

植物在面對環境逆境時採取的對策經常相似
在同科賽赤楠屬的賽赤楠幼葉也是如此大張旗鼓
就算是薔薇科的台東石楠也觀察到同樣現象
在地球遙遠的過去
生命樹上的某一點
桃金孃科與薔薇科分道揚鑣
但萬物系出同源
在它們DNA的某一段落依然敘述著相同的故事
而台東石楠也沒忘記大部份薔薇科植物應該有的身份
鋸齒狀葉緣
賽赤楠
賽赤楠


台東石楠
台東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