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1日 星期二

桐花是走味的beauty


每年這個時候總是會掀起賞桐花的熱潮
同樣是外來植物為自身象徵
卻是完全不同的境地
番薯來自庶民底層深沉的反思
而桐花則是由上而下
是統治者有意的定義

來自於黃河河畔
不肯對統治者屈服離開家鄉
在遷徒的路上
又在何地的佇留與桐花有了牽絆
台灣的桐花原是日本人為了戰爭需要(桐油)
鼓勵或強迫被殖民者種植
又何來硬頸

因為晚來一步
只能進入丘陵及山區
在不適農耕的礫石丘陵廣設埤塘種植水稻
在乾旱的山區台地引水造圳灌溉梯田
開埤造圳起家園
這也才是的韌性與硬頸
因為住在山區遠離海邊
所以用曬乾的魷魚取得生命的鹽份(客家小炒)
因為工作辛勞
所以用酸味提醒胃口(豬肚酸菜,薑絲大腸)
因為耗費體力
所以需要快速吸收糖份澱粉(板條)
因為毋好打爽
所以福菜梅干要物盡其用
因為kiunˇkiam平時省一口冇時有一斗
所以擂茶要磨碎喝得一滴不剩

真實生活才是生命力的所在
代代相傳
可惜今日伯公廟旁
早桐花一步開花的台灣連翹toi van lien kieu(亞細亞的孤兒)
無人問津依然在風中哭泣
黃藤枝 vong ten gi
耐扭
花果無效
根最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