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4日 星期一

孔子最愛吃芋頭



大龍峒孔廟大成殿的垂脊上擺著一顆顆芋頭
數數共72
每顆還帶有兩片葉子
沒看錯吧
那屋脊上蹲的不是一隻隻的 ?
說鴟也是對啦
不過為何蹲在屋簷上
其中典故就很少人知曉了
我們知道老夫子算是補教界的祖師爺
收了3000多個學生
補習當然要交補習費
夫子美其名為"束脩
說白了就是肉乾和芋乾之類的食物
這兩樣都是夫子喜愛吃的東東
不過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有些讀書人還是拿這事來開玩笑

唐朝宰相張九齡知道蕭炅這個人不學無術
所以經常拿他開玩笑
有一次張九齡派人給蕭炅送去一些芋頭
故意把芋頭寫成蹲鴟
而蕭炅捎回條子答道:
芋頭已收到只是沒見着蹲鴟
張九齡把蕭炅的回條拿給客人們看引起滿座大笑
原來"蹲鴟"就是芋頭的別名
古書上常有此稱呼
史記貨殖列傳 :
……唯卓氏曰:「此地狹薄。吾聞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鴟,至死不饑。
……張守節正義:“蹲鴟,芋也。”
後來
蘇東坡上神宗皇帝書也寫:
是猶見燕晉之棗栗、岷蜀之蹲鴟,而欲以廢五穀,豈不難哉!

其實台灣古早味就有蹲鴟
而且是做為蔬菜而不是當成主食
當年陳第到台灣一遊
寫了東番記來記念:
東番夷人,…,居澎湖外洋海島中,….。無水田,治畬種禾,山花開則耕;禾熟,拔其穗……。
穀有大小豆,有胡麻、又有薏仁,無麥。蔬有蔥、有薑、有番薯、有蹲鴟,無他菜。
果有椰、有毛柿、有佛手柑、有甘蔗。

巡臺禦史六十七還找畫家把番人種植的情形給畫下來(番社采風圖)

不過夫子德行第一
供上芋頭有些不類
因此就取了個蹲鴟典故
說夫子的補習班以"有教無類"著稱
上課時甚至鴟也會蹲在屋簷上聽他講經
因此就在垂脊放上一隻隻蹲鴟
用來彰顯孔子的偉大
反正夫子廟是官家蓋的
官家怎麼說怎麼個是
說到底
原是屋頂用來壓鎮瓦片的石頭演變而來

下次到四十四坎街孔廟
還是別忘了到過街夜市吃一碗蹲鴟加湯圓
中藥方裏有個"蹲鴟丸(芋艿丸)"就是芋圓的前身
不過芋圓多了些趣味少了個藥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