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做的,並不是去學得這山谷中各種蓬勃生命的名稱,而是要讓自己對其意義保持開放的態度,也就是要嘗試讓自己時時刻刻感受其存在所可能具有的最大力量,並留下印象。”
(狄勒德,2000:166)
所謂解說導覽
是指面對一般人
在盡量不使用專業術語的情況下
深入淺出的說明
(用聽眾的語言講述你知道的事物)
對象包含男女老少
有時需要引導幼童
有時需要回應熱心的老人
因此
我們傷腦筋的是
該怎麼說明大自然諸多的面貌
該怎麼表達才能夠讓人瞭解
然而
沒有比普通的問題更可怕的了
人們深信解說者什麼都知道
而且期待他當場詳明事情的原由
但是解說者的知識並不能解答那些疑問
而且甚至不知道自己所瞭解只不過是皮毛而已
任誰皆知昆蟲有六隻腳
但為什麼?
昆蟲有翅? 會飛?
為什麼獨角仙有角?
為什麼螢火蟲會發光?
等等這些看似簡單而基本的答案
若再對它提出 "為甚麼?"
相信專家也會被問倒
其實
很少事物能夠得到解答
即使再怎麼說明
也常常無法有圓滿的答案
身為解說員
必須經常閱讀
以免窘於回答疑問
而對於勇於回答”我不知道”的解說員
更是讓人感動
對於自然界的各種疑問
特別是當對像是兒童或完全門外漢時
如何在不使用專有術語的情況下深入淺出的說明
的確需要有相當廣博的知識與技巧
另方面
如果能對這些最基本的知識全然明白其來龍去脈
也必定能更深刻進入事物的原貌
並非是一些被敘述的現像
而是直接對這些現象提出 - 為什麼 ??
偉大的林奈以二名法為萬物稱名
並不是讓我們方便招呼
而是要以名字來彰顯大自然的秩序
King Philip Came Only For Gold and Silver(
KPCOFG&S)
kingdoms,phyla,classes,families,genera
& species
其實,幾千年以前中國的倉頡也深諳其理
當他造"名"這個字
上面是"夕",下面是"口"
夕是傍晚,和"口"有何關連
許慎作了解釋 :
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從口自名
原來太陽下山以後看不見
想要知道是谁,只能從口中喊出名字
所以名字是看不見的時候
讓你心中有個阿貓阿狗的畫面
至於大白天,一眼就能看穿
何需名來
蜜蜂與胡蝶應該無法叫出任何一株植物的的名字
但卻知曉谁才有甜美的花蜜
玫瑰在人們為它命名前早已存在
不會因為名字不是玫瑰就失去它的姿態
所以爭辯那一個名字才是正確其實無聊
我們又不如林奈說了算谁鳥你ㄚ
更何況我們為它取個俗名玫瑰時
也未曾有禮貌地徵詢對方獲得同意
在做植物染時
目的是在用染布技巧來歌頌植物顏色的精彩
至於變化多端的圖案
大自然中碎形的原理早就存在
在做種子吊飾時
我們也是用手的巧意來讚美生命的美妙
因為種子本就是生命的承載
解說者旨趣在分享
如何寫出自己的課本
如何做出自己的玩具
而不是如影印機一般
只是copy別人的知識
認知不只是深度
更要能旁徵博引
即使解說個再簡單不過的問題
都要能觸及全面性的觀照
從而再一次反思既有知識的正確性
一個優秀解說員必備
提供發問者更大的啟發與思考線索
當引導聽眾解讀自然的行為時
必將觀察重點旁及周遭的環境與其他生物間的互動關係
大自然奇妙而多樣
要從中得到快樂與知識
必得用更廣闊的視野與放大數倍的觀察
方能通往美好的旅程
其實
換個角度還真有不錯的風景
對蝸牛而言
一根小草是一棵巨木
一片草地是整個森林
更何況蝸牛也不是用眼睛看見世界
如此提醒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