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4日 星期日

玉米心中想的也不過是那檔子令人臉紅心跳的事


在玉米田裡
玉米心中想的也不過是那檔子令人臉紅心跳的事

林奈在1727年進入瑞典的Uppsala大學學醫
不過他對動植物比對醫學有興趣
大部份的時間是在念生物學的課
當時理解花朵有雌雄之分的人還不多
林奈閱讀了許多這方面的著作
他讀到法國植物學家Sebastian Vaillant的一篇演講
演講宣稱
植物以有性繁殖
如同動物有性器官一樣
植物也有雄性和雌性之分
Vaillant的觀點吸引了林奈
林奈把心得寫在一篇文章中 :
  
花瓣本身的貢獻不在繁殖
而在於提供新婚的床
偉大的造物者將花瓣設計得美輪美奐
綴以極為貴重的帷幔
添上各式各樣迷人的香氣
讓新郎與新娘可以在此莊嚴隆重地舉行婚禮
新床備妥後
新郎將他心愛的新娘擁入懷中
兩情繾綣
看哪
花朵掙脫萼片
在蓓蕾中綻放
看哪
植物生長的型態與外觀
千處相同又千處相異…..

而花朵的千處異同
遂成為林奈植物分類的依據
他發現許多植物都有共同的雄性和雌性特點
他把相似的種類合在一起組成更大的類
他發現
根據幾個重要特性完全可以把植物分類
自然界確實是存在秩序的
從概念上對不同種類的動植物加以區分
這一體系幫助科學家們深入理解植物學、生物學、生態系統以及生物結構
物種鑑別是自然史的開端
分類反映了自然的秩序
直到今天
我們還在依靠這個體系
林奈因為他的發現而被稱為現代分類學taxonomy之父
taxonomy是希臘文
意即"按順序命名"

其實
早在林奈及Sebastian Vaillant提出以植物的生殖器官特徵來進行分類之前
1694年德國植物學家 Rudolf Jakob Camerarius就發表論文證實花朵的性功能
論文提到
移除玉米鬚  
玉米就不會結實
美國賓州總督James Logan 1735寄信給一位在英國科學會的研究員
提到他所進行的一項實驗結果
他從玉米穗上分別移去 1/2 1/4 1/8的玉米鬚
結果玉米穗軸上的種子相對應地減少了 1/2 1/4 1/8

在前人的基礎上林奈對植物性別深入研究
發展了以性器官為主要分類的基礎
他認為 :
  
知識的第一步
就是要瞭解事物本身

1735林奈出版自然系統SystemaNaturae一書
將植物分為:綱、目、屬、種、變種等5個層次
林奈依據雄蕊的數目(他喻之為丈夫)和相對長度
將開花植物分為個23
單雄蕊綱只有一個雄蕊
即婚姻中有一個丈夫
例如美人蕉
類此
雙雄蕊綱有兩個雄蕊
喻為一個婚姻中有兩個丈夫
20綱則是多雄蕊綱
20個或更多的男子在床上共擁一個女子
後來又增加第24綱隱花植物
似乎是沒有性器官
例如苔蘚

然後
林奈又依據這些植物的雌性器官
進一步在綱下分出目
林奈根據雄蕊數目建立植物分類的第一等級
再以雌蕊數量決定更低的等級
換言之
他把當時社會中普遍存在的性別歧視帶到植物世界中
其實林奈的分類系統不僅反映了社會偏見
且還加強了它
這種以植物性器官為依據的分類法並沒有流傳下來
林奈給世人留下來的最大貢獻
乃是讓生物分類變成一門精確的科學及雙名法的命名方式

我們必須能夠分辨老鷹與蒼鷺的不同
                                   _ 哈姆雷特








2019年4月3日 星期三

老莖生花



1752年瑞典植物學家Peter Osbeck乘船由中國回英國途中
在爪哇西部的島嶼下船
自岸邊叢林看到一棵大樹的樹幹上生長出美麗的花朵
因為幹生花對早期的歐洲的植物學家來說實在是太罕見了
他以為自己發現無葉的寄生植物新種
他寫道:
這種不到手指長度的小型藥草植物長在樹幹上,
非常稀有,
之前根本沒人看過。
並把這些花命名為寄生楝(Melia parasitica)
其實
那並非寄生植物新種
而是樹幹自身開出的花朵
這個現象後來被稱做老莖生花
老莖生花是熱帶雨林的一個特殊現象
除老莖生花外
有些樹木是老枝生花

(照片為蠟燭木的老莖生花)


2019年4月1日 星期一

有時候,植物的名字其實是被用來拍馬屁


天堂鳥花(蕉) Strelitzia reginae Banks ex Aiton
是1773年由探險家Francis Masson及James Cook引入英國
然後被送到英國皇家植物園Kew Garden裡栽種
而當時英國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的主席
植物學家Joseph Banks為了給英王拍馬屁
就以英王King George III的皇后Sophie Charlotte的出生地Mecklemburg-Strelitz做為天堂鳥花的屬名
藉以向來自Mecklemburg-Strelitz公爵家族的英國皇后致敬表示忠誠
當然皇后也確實對邱園照顧有加
成為邱園的慷慨贊助者
相同的情景
睡蓮科 Nymphaeaceae的王蓮屬Victoria
是1837 年由英國植物學家John Lindley所命名
就以當時的英國女王Queen Victoria的名字作為屬名
1836 至1849 年
好幾位植物學家想把王蓮從亞馬遜河流域移植到歐洲都沒成功
直到1849 年兩位英國醫生把王蓮種子裝在有水的瓶子寄回英國
當時Chatsworth莊園的首席園藝師Joseph Paxton得到一粒種子
並特別建造一座溫室來種植
溫室名為the Victoria Regia House
王蓮也由此得名the Victoria Regia lily
王蓮的王也就是Queen Victoria
同年11月在原生地以外地區王蓮首次開花轟動全球
而第一朵花就獻給了維多利亞女王

因為 edulis就是edible可以吃的


做為解說員
能不能吃
是經常會被問到的問題之一
基本上
我們不宜回答與介紹
但如果恰好被問到的東西種小名是edulis時
回應倒是無妨
分類學家有時候也會用可以吃做為分類的依據

例如
Passiflora edulis 百香果
Boletus edulis 美味牛肝菌
Canna edulis Ker Gawl. 食用美人蕉
Phyllostachys edulis 孟宗竹
Begonia edulis 葡萄葉秋海棠
Mytilus edulis 紫殼菜蛤(馬祖淡菜)
Loligo edulis 透抽、小卷、中卷
Austinogebia edulis 美食奧螻姑蝦(蝦猴)

因為 edulis就是edible可以吃的

2019年3月17日 星期日

好吃! 再添一碗








Tell me what you eat, and I will tell you who you are.
Brillat Savarin(1825)


吃台灣米喝台灣水
但是有幾個人知道台灣好吃的米喝的是甚麼水?
花蓮有一條以泛舟出名的溪流叫秀姑巒溪
秀姑巒溪來自中央山脈
河水從上游帶來了富含鈣質的土壤
因為山裡頭是大理石及石灰岩
在溪旁的富里小鎮
農夫種出了好吃的富麗米
火車繼續往南
一定會在月台聽到熟悉的叫賣聲
先是關山便當然後是池上便當
我喜歡前者
你可能沒留意火車從一條大溪上經過
她叫卑南大溪
源自3000公尺以上的玉山山脈
然後很快下切到只有500公尺左右的池上丘陵
這裡是池上米和關山米的故鄉
如果你夠內行由關山往海岸方向去
有一個阿美族的部落叫電光
那裡生產的關山米有另一個響亮的名字叫電光米
日據時代稱日初米是台灣送給日本天皇的優質米
數十年來是電光阿美族人賴以為生的經濟作物
內行的還要指定高雄139號米
當然有錢不代表買得到
去花蓮台東會經過宜蘭
蘭陽溪發源雪山山脈
河水帶來雪山的粘板岩
到達蘭陽平原變成細顆粒又多又黑
容易釋放稻米所需的養分
吳沙的後人在此種出好吃的米
通稱五結米
在苗栗丘陵間
沿著大安溪真是好山好水
所以有山水米
濁水溪是有名的稻米產地
以西螺為代表
所以稱西螺米又叫三好米啦.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八田與一
建造了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大圳
讓台灣的稻米種植面積倍增
烏山頭的水流到了台南海邊一個名叫五十甲洋的地方
灌溉出有名的五甲米
甚麼?沒聽過!
那你總應該知道無米樂崑濱伯的故鄉台南後壁鄉菁寮村吧
崑濱伯種的米是益全香米
那是為紀念郭益全博士
當然台灣好吃的米不可以不提到金墩米
在彰化平原南方
引八堡圳的水灌溉的良田種出來的
西部平原丘陵能種出好吃的米
中央山脈的粘板岩可是大功臣
台灣好吃的米當然不只這些
在台中盆地北方
引大甲溪的水,種出了豐原米
在日治時期又稱葫蘆墩米
天皇所吃的大米多從台灣葫蘆墩郡”(今台中市豐原區南郊)進貢
御田有日軍連隊駐守、收割
花蓮有一個地方叫吉安鄉
那裡種的米是吉野一號天皇米
好不好吃看名稱就知道
阿美族人稱為杜倫的名貴點心
慶典或節日才吃得到
當然使用馬太鞍溪阿美族的傳統稻作-香紫米製作才道地
最後可不要忘了蓬萊米之父磯永吉
1925年成功育種蓬萊米讓台灣農民大幅增加收益
他的實驗室在台大農場內
試種蓬萊米的地方就在陽明山竹子湖
磺溪上游及竹子湖溪匯入35萬年前火山噴發出的營養
陽明山山群孕育著溪水
肥沃的土壤成就了日後臺中65的血緣
湖田國小旁那個神秘的房子(現在的原種田故事館)
就是當年的米倉

稻米談育種必言磯永吉、末永仁
論灌溉則要提八田與一
台灣是天惠之地
一方土水養一方米
土、水、養,三者備齊就能成就一番豐收

但大家似乎都不知道有涉谷紀三郎這號人物

 台灣米

好吃 ! 再添一碗





2019年3月10日 星期日

其實換個角度還真有不錯的風景

我想做的,並不是去學得這山谷中各種蓬勃生命的名稱,而是要讓自己對其意義保持開放的態度,也就是要嘗試讓自己時時刻刻感受其存在所可能具有的最大力量,並留下印象。

(狄勒德,2000166




所謂解說導覽
是指面對一般人
在盡量不使用專業術語的情況下
深入淺出的說明
(用聽眾的語言講述你知道的事物)
對象包含男女老少
有時需要引導幼童
有時需要回應熱心的老人
因此
我們傷腦筋的是
該怎麼說明大自然諸多的面貌
該怎麼表達才能夠讓人瞭解
然而
沒有比普通的問題更可怕的了
人們深信解說者什麼都知道
而且期待他當場詳明事情的原由
但是解說者的知識並不能解答那些疑問
而且甚至不知道自己所瞭解只不過是皮毛而已

任誰皆知昆蟲有六隻腳
但為什麼?
昆蟲有翅? 會飛?
為什麼獨角仙有角?
為什麼螢火蟲會發光?
等等這些看似簡單而基本的答案
若再對它提出 "為甚麼?"
相信專家也會被問倒
其實
很少事物能夠得到解答
即使再怎麼說明
也常常無法有圓滿的答案
身為解說員
必須經常閱讀
以免窘於回答疑問
而對於勇於回答”我不知道”的解說員
更是讓人感動

對於自然界的各種疑問
特別是當對像是兒童或完全門外漢時
如何在不使用專有術語的情況下深入淺出的說明
的確需要有相當廣博的知識與技巧
另方面
如果能對這些最基本的知識全然明白其來龍去脈
也必定能更深刻進入事物的原貌
並非是一些被敘述的現像
而是直接對這些現象提出 - 為什麼 ?? 

偉大的林奈以二名法為萬物稱名
並不是讓我們方便招呼
而是要以名字來彰顯大自然的秩序
King Philip Came Only For Gold and Silver( KPCOFG&S)
kingdoms,phyla,classes,families,genera & species
其實,幾千年以前中國的倉頡也深諳其理
當他造""這個字
上面是"",下面是""
夕是傍晚,""有何關連
許慎作了解釋 :
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從口自名
原來太陽下山以後看不見
想要知道是谁,只能從口中喊出名字
所以名字是看不見的時候
讓你心中有個阿貓阿狗的畫面
至於大白天,一眼就能看穿
何需名來
蜜蜂與胡蝶應該無法叫出任何一株植物的的名字
但卻知曉谁才有甜美的花蜜
玫瑰在人們為它命名前早已存在
不會因為名字不是玫瑰就失去它的姿態
所以爭辯那一個名字才是正確其實無聊
我們又不如林奈說了算谁鳥你ㄚ
更何況我們為它取個俗名玫瑰時
也未曾有禮貌地徵詢對方獲得同意

在做植物染時
目的是在用染布技巧來歌頌植物顏色的精彩
至於變化多端的圖案
大自然中碎形的原理早就存在
在做種子吊飾時
我們也是用手的巧意來讚美生命的美妙
因為種子本就是生命的承載
解說者旨趣在分享
如何寫出自己的課本
如何做出自己的玩具
而不是如影印機一般
只是copy別人的知識

認知不只是深度
更要能旁徵博引
即使解說個再簡單不過的問題
都要能觸及全面性的觀照
從而再一次反思既有知識的正確性
一個優秀解說員必備
提供發問者更大的啟發與思考線索
當引導聽眾解讀自然的行為時
必將觀察重點旁及周遭的環境與其他生物間的互動關係
大自然奇妙而多樣
要從中得到快樂與知識
必得用更廣闊的視野與放大數倍的觀察
方能通往美好的旅程

其實
換個角度還真有不錯的風景
對蝸牛而言
一根小草是一棵巨木
一片草地是整個森林
更何況蝸牛也不是用眼睛看見世界
如此提醒自己

2019年3月4日 星期一

孔子最愛吃芋頭



大龍峒孔廟大成殿的垂脊上擺著一顆顆芋頭
數數共72
每顆還帶有兩片葉子
沒看錯吧
那屋脊上蹲的不是一隻隻的 ?
說鴟也是對啦
不過為何蹲在屋簷上
其中典故就很少人知曉了
我們知道老夫子算是補教界的祖師爺
收了3000多個學生
補習當然要交補習費
夫子美其名為"束脩
說白了就是肉乾和芋乾之類的食物
這兩樣都是夫子喜愛吃的東東
不過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有些讀書人還是拿這事來開玩笑

唐朝宰相張九齡知道蕭炅這個人不學無術
所以經常拿他開玩笑
有一次張九齡派人給蕭炅送去一些芋頭
故意把芋頭寫成蹲鴟
而蕭炅捎回條子答道:
芋頭已收到只是沒見着蹲鴟
張九齡把蕭炅的回條拿給客人們看引起滿座大笑
原來"蹲鴟"就是芋頭的別名
古書上常有此稱呼
史記貨殖列傳 :
……唯卓氏曰:「此地狹薄。吾聞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鴟,至死不饑。
……張守節正義:“蹲鴟,芋也。”
後來
蘇東坡上神宗皇帝書也寫:
是猶見燕晉之棗栗、岷蜀之蹲鴟,而欲以廢五穀,豈不難哉!

其實台灣古早味就有蹲鴟
而且是做為蔬菜而不是當成主食
當年陳第到台灣一遊
寫了東番記來記念:
東番夷人,…,居澎湖外洋海島中,….。無水田,治畬種禾,山花開則耕;禾熟,拔其穗……。
穀有大小豆,有胡麻、又有薏仁,無麥。蔬有蔥、有薑、有番薯、有蹲鴟,無他菜。
果有椰、有毛柿、有佛手柑、有甘蔗。

巡臺禦史六十七還找畫家把番人種植的情形給畫下來(番社采風圖)

不過夫子德行第一
供上芋頭有些不類
因此就取了個蹲鴟典故
說夫子的補習班以"有教無類"著稱
上課時甚至鴟也會蹲在屋簷上聽他講經
因此就在垂脊放上一隻隻蹲鴟
用來彰顯孔子的偉大
反正夫子廟是官家蓋的
官家怎麼說怎麼個是
說到底
原是屋頂用來壓鎮瓦片的石頭演變而來

下次到四十四坎街孔廟
還是別忘了到過街夜市吃一碗蹲鴟加湯圓
中藥方裏有個"蹲鴟丸(芋艿丸)"就是芋圓的前身
不過芋圓多了些趣味少了個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