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自然中
形狀因應功能的需求
典型茄科的雌雄兩性花
向下倒垂的花朵讓花粉掉落時
落在雌蕊上而自花傳粉
但是除了自花傳粉外
熊蜂也會幫忙
熊蜂回應花朵的形狀
演化出特別的採蜜方式
大約7000萬到1億年以前
蜂類隨著花朵演化
它們操縱花朵的形狀顏色語氣味
熊蜂的身體表面長滿了分岔的細毛
毛與毛之間的空隙可留住花粉粒
腿部可當成梳子
有效率的梳下花粉收集到後腿或身體下方
許多植物會把花粉沾放到蜂刷不到的地方
然後讓蜂在花間傳送穿梭
對植物及其他動物來說
蜂的重要性就是會拜訪花朵
多數茄科植物的花朵構造
中央有五個鮮黃的錐形花藥環繞著雌蕊
花藥的前端有個洞(apical pore)
這個洞是花粉脫離花藥唯一的路徑
整個就好像胡椒罐似的
日出前某些特化的雌蜂會來採集花粉
這些蜂以下顎咬住花藥
身體捲起像個C字
然後用胸部蓋住花藥的小孔
然後開始唱起情歌
只要能博得花朵的青睞
蜂就會獲得花粉的奨賞
其實
熊蜂是以振動傳粉(buzz pollination)蒐集花粉
這種技巧讓蜂像把音叉
運用腹部有力的飛行肌收縮肌肉
翅膀平放背部幾乎不動
然後,發出大約每秒300~500赫茲的聲音與振動頻率
蜂的嗡嗡聲
使得花粉粒在花藥中跳動
當達到逃脫所需的力量一瞬間
幾十萬粒的花粉從花藥的小孔湧出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嗡嗡的叫聲
給花藥中的花粉粒施加了相當於30g的重力單位
花朵通常會有各種昆蟲來拜訪
有些昆蟲會幫忙授粉
有些只會來盜採花蜜
因此茄科植物的花朵伸展成這樣子有其道理
如此方可選出真正為它運送花粉的夥伴
就是愛聽嗡嗡嗡
Bumble Bee Collecting Pollen From An Eggplant Flower - Slow Moti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8fmnIWR
Blue banded bee on tomat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Br9apX9KpA
2017年3月25日 星期六
2017年3月24日 星期五
石蕊試紙是檢驗溶液酸鹼值的其中一種方式
石蕊試紙是檢驗溶液酸鹼值的其中一種方式
鹼性溶液使紅色試紙變藍
酸性溶液使藍色試紙變紅
西元1660年一位科學家在實驗室工作
那天他正進行關於鹽酸的研究
當他從試瓶中取出濃鹽酸時
不小心溢出飛濺波及桌上朋友送來的紫羅蘭
當時這位科學家立刻用水來清洗這些紫羅蘭
沒想到經由水的滌洗
紫羅蘭的花瓣變成了紅色
好奇的天性讓這位科學家索性將許多植物拿進實驗室作測試
他以植物的花瓣、樹皮或根
利用酒精與水浸泡成不同的溶液
這些溶液有些遇酸會變色
有些遇鹼會變色
比較有趣的是由石蕊蘚苔取出的紫色浸液
遇酸會呈現紅色、遇鹼則呈現藍色
他將這種能檢測酸鹼的溶浸液稱為"指示劑"
後來的石蕊試紙就是由石蕊溶液浸泡濾紙晾乾後製造的
科學家和我們一般人不同之處,就是遇見同樣狀況,我們只會做成植物染
而科學家則有了新創見
這位科學家就是大名鼎鼎的波義耳
http://web.csulb.edu/~percept/rboyle.html
鹼性溶液使紅色試紙變藍
酸性溶液使藍色試紙變紅
西元1660年一位科學家在實驗室工作
那天他正進行關於鹽酸的研究
當他從試瓶中取出濃鹽酸時
不小心溢出飛濺波及桌上朋友送來的紫羅蘭
當時這位科學家立刻用水來清洗這些紫羅蘭
沒想到經由水的滌洗
紫羅蘭的花瓣變成了紅色
好奇的天性讓這位科學家索性將許多植物拿進實驗室作測試
他以植物的花瓣、樹皮或根
利用酒精與水浸泡成不同的溶液
這些溶液有些遇酸會變色
有些遇鹼會變色
比較有趣的是由石蕊蘚苔取出的紫色浸液
遇酸會呈現紅色、遇鹼則呈現藍色
他將這種能檢測酸鹼的溶浸液稱為"指示劑"
後來的石蕊試紙就是由石蕊溶液浸泡濾紙晾乾後製造的
科學家和我們一般人不同之處,就是遇見同樣狀況,我們只會做成植物染
而科學家則有了新創見
這位科學家就是大名鼎鼎的波義耳
http://web.csulb.edu/~percept/rboyle.html
2017年3月21日 星期二
藜民百姓吃什麼
紅樓夢第四十二回 :
劉姥姥要從大觀園回家去,平兒吩咐她說 :
“到年下,你只把你們曬的那個灰條菜乾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蘆條兒各樣乾菜帶些來,我們這裡上上下下都愛吃。”
這就奇了,賈府乃是富貴官宦人家,怎也愛吃像劉姥姥這等藜民百姓的"糲粢之食,藜藿之羹"。
而那個灰條菜指的又是何等東西?
明朝有位名叫王盤的讀書人,寫了一本"野菜譜"
書中就記載了"灰條"這種野菜 :
"灰條復灰條,采采何辭勞。野人當年飽藜藿,凶歲得此為佳餚。東家鼎食滋味饒,徹卻少牢羹太牢"。
朱橚在其著作"救荒本草"中說
灰條菜稱為藜
採苗葉(音炸)熟,水浸淘凈,去灰氣,油鹽調食。曬乾炒食尤佳。穗成熟時,采子搗為米,磨面作餅蒸食,皆可。
但這藜可不是源自南美洲的藜麥,也不是台灣原住民種的台灣紅藜
中國古書中提到可食用的"藜"指稱的植物就是小葉藜
吃藜從帝堯的年代就已經開始
韓非子•五蠹
"堯王天下也……糲粢之食,藜藿之羹。"
藜藿之羹乃平民百姓的野菜蔬食
所以尋常百姓稱為"藜民"
灰條菜或稱小葉藜
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小葉灰藋(蓧)
小葉灰藋頂端綠色的瘤狀物是花序,花被片五片,綻放時只見5枚細長雄蕊,沒有花瓣,淺黃色的花藥妝點繞在花柱旁邊。
仲春,葉子會轉紅,花被片再次閉合,稜脊弓起,發展成密生果序,嫣紅灰綠相間.
難怪宋代詩人張舜民會寫出
"多謝村人亮素貧,
牆垣雖設不關門。
一杯藜粥茅亭上,
臥看南山飛白雲。"
的詩句來讚美.
每種植物都有名字,而因為語言及生活文化不同;一種植物通常也會有數個名稱;一種名稱有時也指稱好幾種植物。
小葉灰藋的葉片上像是沾了粉霜有如蒙了層灰漬,就是灰藋名字的由來。
真正原因,那是因為葉肉細胞裡,含有草酸鈣簇晶所致,因此嚐起來也會帶有微酸味。
在台灣,野菜是來自大地母親溫暖的包容,是味覺的鄉愁。
學名 Chenopodium serotinum L.
分類上屬於莧科
屬名Chenopodium 是由拉丁文chen意思是”鵝”,和podion意思是「小足」,合起來也就是這個屬的植物的葉片性狀像”鵝的蹼”,種小名serotinum意思是”秋天開花的”,說明花期是在秋天。
簡單分辨小葉灰藋的方法,就是葉基兩側各具一明顯裂片,莖不具腺毛,也沒有氣味;如果有異味的話,應該是同屬另一種野花”臭杏”了。
劉姥姥要從大觀園回家去,平兒吩咐她說 :
“到年下,你只把你們曬的那個灰條菜乾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蘆條兒各樣乾菜帶些來,我們這裡上上下下都愛吃。”
這就奇了,賈府乃是富貴官宦人家,怎也愛吃像劉姥姥這等藜民百姓的"糲粢之食,藜藿之羹"。
而那個灰條菜指的又是何等東西?
明朝有位名叫王盤的讀書人,寫了一本"野菜譜"
書中就記載了"灰條"這種野菜 :
"灰條復灰條,采采何辭勞。野人當年飽藜藿,凶歲得此為佳餚。東家鼎食滋味饒,徹卻少牢羹太牢"。
朱橚在其著作"救荒本草"中說
灰條菜稱為藜
採苗葉(音炸)熟,水浸淘凈,去灰氣,油鹽調食。曬乾炒食尤佳。穗成熟時,采子搗為米,磨面作餅蒸食,皆可。
但這藜可不是源自南美洲的藜麥,也不是台灣原住民種的台灣紅藜
中國古書中提到可食用的"藜"指稱的植物就是小葉藜
吃藜從帝堯的年代就已經開始
韓非子•五蠹
"堯王天下也……糲粢之食,藜藿之羹。"
藜藿之羹乃平民百姓的野菜蔬食
所以尋常百姓稱為"藜民"
灰條菜或稱小葉藜
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小葉灰藋(蓧)
小葉灰藋頂端綠色的瘤狀物是花序,花被片五片,綻放時只見5枚細長雄蕊,沒有花瓣,淺黃色的花藥妝點繞在花柱旁邊。
仲春,葉子會轉紅,花被片再次閉合,稜脊弓起,發展成密生果序,嫣紅灰綠相間.
難怪宋代詩人張舜民會寫出
"多謝村人亮素貧,
牆垣雖設不關門。
一杯藜粥茅亭上,
臥看南山飛白雲。"
的詩句來讚美.
每種植物都有名字,而因為語言及生活文化不同;一種植物通常也會有數個名稱;一種名稱有時也指稱好幾種植物。
小葉灰藋的葉片上像是沾了粉霜有如蒙了層灰漬,就是灰藋名字的由來。
真正原因,那是因為葉肉細胞裡,含有草酸鈣簇晶所致,因此嚐起來也會帶有微酸味。
在台灣,野菜是來自大地母親溫暖的包容,是味覺的鄉愁。
學名 Chenopodium serotinum L.
分類上屬於莧科
屬名Chenopodium 是由拉丁文chen意思是”鵝”,和podion意思是「小足」,合起來也就是這個屬的植物的葉片性狀像”鵝的蹼”,種小名serotinum意思是”秋天開花的”,說明花期是在秋天。
簡單分辨小葉灰藋的方法,就是葉基兩側各具一明顯裂片,莖不具腺毛,也沒有氣味;如果有異味的話,應該是同屬另一種野花”臭杏”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