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2日 星期四

蝸牛之愛


雖然我的眼睛看不到太陽
看不到閃電
看不到春天變綠的樹枝
但是它們並沒有因此不存在
——海倫·凱勒The world I Live In

我喜歡蝸牛看世界的方式人類眼中不起眼的草地蝸牛卻看到一片森林

蝸牛在小觸角中間的下方,有一個小洞就是嘴巴,蝸牛的舌頭就像是一塊排列著眾多小牙齒的挫刀,科學家稱這些共同構造為齒舌radula。齒舌上面大約有80排而每排約有33顆細粒狀牙齒,前排牙齒磨損,後方就會再增生新的齒排,齒舌也會慢慢往前移動,大概3045天就全部換新一次。

齒舌的作用就像一把銼刀,而最厲害的是所有牙齒都朝內,可以緊緊抓住食物,甚至牙齒可以折收增加空間讓蝸牛更容易攝食。當齒舌縮回嘴裡時,要經過一片堅韌的下唇,這樣便促使齒舌向後卷,讓上面的牙齒豎立起來。每顆牙齒都像推土機上的一根利刃,朝表面下方深挖,將食物鏟進嘴巴裡。運用舌頭的巧妙方式為蝸牛打開世界大門,一塊我們以為只是光禿禿的石頭;在蝸牛眼中,卻是鋪著一層厚厚的牛油和果凍。

蝸牛最奇特的地方是眼睛,甚至背後都看得到。因為蝸牛的眼睛長在頭上細長的兩根上觸角的尾端,眼睛可以四周轉動。蝸牛中空的觸角能讓眼睛快速的縮回,就像手套的指套部分往內翻。而觸角同樣可以快速縮回頭部,其實蝸牛視力不好,只能大概分辨明暗來定位,那麼蝸牛怎樣看見世界。就像某些昆蟲,蝸牛也是利用味道看到世界。蝸牛沒有鼻子,蝸牛的上觸角分佈數千個感應細胞,用來偵測空氣中的氣味。成對的觸角讓它對氣味產生立體感知,而下觸角的味蕾則能區分鹹甜苦味,所以蝸牛的觸角是全身唯一沒有黏液的地方。

蝸牛會自製居所蝸牛吃進石灰流汗來建造螺旋狀硬殼所以有時我們會見到蝸牛爬上水泥牆攝食所需的石灰

蝸牛造殼本意只是要能安身立命但是大自然自有奇妙的安排蝸牛在土地上搜刮鈣質卻幫了準備懷孕的鳥的忙因為它急著尋找能製造蛋殼和雛鳥骨骼的材料當然母鳥不會忘記蝸牛的恩情
更多的小鳥提供了森林健康成長的環境有益蝸牛的繁衍與成長失去的鈣轉個圈又回到蝸牛及它的小孩身上同時它們又一起成就了森林

生物學家 Haskell 在the forest unseen書中詳細的紀錄了他的觀察
<<懷孕的母鳥在森林中四處搜羅,急於得到蝸牛背上大片的碳酸鈣。這種渴望是有充分理由的。如果不從食物中補充大量的鈣,鳥類就無法合成石灰質蛋殼。
蝸牛被鳥吞下後,蝸牛殼首先沉入鳥的砂囊,被肌肉塊和粗砂粒磨碎。隨後,鈣質逐漸分解成糊狀,進入內臟,從腸壁滲入血液中。如果這只鳥當天產卵,鈣質會直接進入生殖器官。如若不然,鈣質會進入鳥類翼翅與腿部長骨的髓心這些專門儲存鈣質的區域。只有處在性活躍期的雌鳥才會產生這種髓骨
……………雌鳥謹記梭羅的交待:汲取生命所有的精髓..........>>
考古學家在恐龍的身上找到同樣的髓骨又讓鳥的演化多了一項證據

蝸牛以幾何曲線完美地建造自己的房子嚴格地遵守 對數螺旋定律
西元1638年數學家笛卡爾第一次描述了對數螺旋並寫出了解析式
這種螺旋線有很多特點其中最突出的一點則是它的形狀無論你把它放大或縮小都不會改變;就像我們不能把角放大或縮小一樣
物理學家也發現這件事但換了說法稱為最小作用力原理生命一定以最省力的方式完成需求對數螺旋就是用最少的材料達成最合適的空間

可是蝸牛是從哪學到這種知識呢?從一篇文章中看到這種說法 :
蝸牛是從蠕蟲進化來的某一天蠕蟲被太陽曬昏頭了揪住自己的尾巴玩起來無意識中把它絞成螺旋形蠕蟲發現這樣很舒服於是常常這麼做久而久之便成了螺旋形的殼
蝸牛殼的內部可以想像成一座螺旋梯
沿著軸線樓梯有的向右旋轉某些則是向左蝸牛必須找到殼體有著相同旋轉方向的同種才能配對交合不然只能你走你的我走我的方向
蝸牛交配並不是將雄性的精子傳遞給雌性,而是雙方互換精子。如果蝸牛在對像身上察覺到一絲疾病的氣息,它們會拒絕表現出雌性的一面,只交出精子,而不肯接受精子。但是如果對像未曾感染疾病,就會欣然接受對方的精子。這或許有助於蝸牛選擇優良的基因。
蝸牛每次產卵約60而且會挖洞埋起來60顆卵長大成60隻蝸牛然後每隻又生產60顆卵如此下去地表應該都被蝸牛佔滿大自然對生命的數量自會做巧妙的平衡蝸牛是許多鳥類的佳餚特別是八哥八哥還會將縮進殼裡的蝸牛抓去敲石頭打碎然後吃裏頭的肉;在生態學中這是相當重要的理論稱為承載容量(Carrying Capacity),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族群數量會隨著時間而逐漸增加但是到達一定的數量就不會再無限制的發展了而這個族群數量,就是該環境的承載容量

達爾文在他的 人類起源這本書中有一段話談到了蝸牛的愛情生活 :
<< 任何人若是曾有機會觀察蝸牛交歡的過程
  絕不會質疑蝸牛的交歡動作
  和醞釀這些雌雄同體生物愛意滿盈互擁的氣氛的誘惑
  ---------------------------------------------------------------------
  事實上蝸牛是個模範情人, 牠會花上數小時時間
  為對像獻上慇勤 >>

兩隻蝸牛之間浪漫相遇首先是漫長的求愛;緩緩的接近繞行擁吻碰觸如果個性不合羅曼史就此結束了
如果互萌愛意接下來就以螺旋狀深情擁抱然後交配(所以蝸牛才必須找到殼體有著相同旋向的同種)
在交合之前會互相朝着情人射出邱比特的箭love dart所有陸地蝸牛都是雌雄同體,很多植物也都是一朵花兼具雄性和雌性,這種多樣性令人迷惑不解。蝸牛沒有領域觀念,求偶既不唱歌也不進行炫耀表演。它們無需給子女提供父母之愛,只是將卵產在落葉堆的淺坑便棄之而去。這使得蝸牛能同時履行雄性和雌性之職,卻不必為任何一種性別付出辛勞。對於具有明確性別角色區分的物種來說,顯然是不可能的。蝸牛這種雌雄同體的形式提醒我們:自然界比我們猜想的更多變。


兩隻蝸牛肆無忌憚地躺在潮濕的路上。它們很可能日出前就已經在這裡了,以交配姿勢彼此纏繞在一起這樣很容易淪為鳥類或其他天敵的獵物。


英國博物學家Gerald Durrell的自傳 "鳥、野獸與親戚"中
描述他10歲時在某次暴雨後走進森林:
"
就在桃金孃叢上有兩隻色澤似蜜蜂如琥珀的肥大蝸牛正緩緩地滑向對方
牠們的尖角挑逗地舞擺著
在我看著牠們的同時這兩隻蝸牛滑向對方直到尖角相觸為止
接著牠們停頓了會兒深切且長久地凝視著對方的眼睛
其中一隻微微地變換位置這動作讓牠得已往另一隻的側邊滑動
當牠來到側邊之後發生了一件讓我懷疑親眼所見是否為真的事
這兩隻蝸牛幾乎同時射出兩支看似微小易碎的白色尖鏢
一號蝸牛射出的尖鏢刺進二號蝸牛的體側消失其間而二號蝸牛的尖鏢也對一號蝸牛進行同樣的動作
我緊盯著蝸牛相隔距離之近幾乎讓我的鼻尖都快要碰到牠們了沒過多久們的身體便緊抵在一起了
我知道牠們一定是在交配不過他們的身體交纏相繫的程度已讓我看不清楚動作的細節了
它們狂喜地並互相依偎接著兩隻蝸牛連彼此點個頭或道聲謝謝都沒有便各自分道揚鑣滑走了
"
Claude Nuridsany 和 Marie Pérennou這兩位科學家在1996年拍了Microcosmos:
 Le peuple de l'herbe這部影片其中一段由法國作曲家Bruno Coulais 原創配樂具有歌劇風格的l'Amour des Escargots(蝸牛之愛)看完後只感嘆老天爺為何沒有給人類這樣的禮物

https://youtu.be/NK_1KtZHM50





如果有興趣蝸牛的一般知識可以參考下列網站
All About Snails
http://www.kiddyhouse.com/Snails/
snail-world
http://www.snail-world.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